
李大钊纪念馆陈列的李大钊肖像照。。。。。。。

李大钊纪念馆陈列的樟木书箱。。。。。。。
编者按 回首建党百年风华,,,,,铭记燕赵历史荣光。。。。。。。一代代燕赵优秀儿女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,,,,,赴汤蹈火、矢志不移,,,,,用鲜血乃至生命书写了慷慨激昂、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。。。。。。。
李大钊、马本斋、戎冠秀、马万水、李保国……他们年代不同、职业各异,,,,,都有着同样的身份——中国共产党党员。。。。。。。他们的坚定信仰、伟大人格,,,,,永远值得我们学习;;;;;他们的英雄事迹、崇高精神,,,,,永远激励我们前行。。。。。。。
本报今起开设《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——燕赵追梦人》专栏,,,,,带您走进这些革命英雄、建设楷模、时代先锋的逐梦故事,,,,,进一步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。。。。。。。
敦厚的长方箱体默守在历史的一隅,,,,,橙黄的原木色泛着岁月打磨后的柔光。。。。。。。在位于唐山市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,,,,,有一对自广州辗转而来的樟木书箱。。。。。。。
“这对樟木书箱是李大钊到广州参加国民党‘一大’时买回来的,,,,,是大钊先生促成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,,,,,也是国家一级文物。。。。。。。”李大钊纪念馆副馆长于海英告诉记者,,,,,当时因为参加国民党“一大”期间文献资料积累日多,,,,,李大钊又有购书、藏书的爱好,,,,,在广州也买了很多书籍,,,,,便专门购买了这个樟木书箱,,,,,把重要的文献资料、书籍都放在里面。。。。。。。
记者在展厅中看到,,,,,这两只樟木书箱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,,,,,箱体木质纹理清晰,,,,,箱盖四角青铜包嵌,,,,,箱的两侧各有一只铁质提手。。。。。。。其中一只箱体的一角处,,,,,当年托运单上的字迹依稀可辨。。。。。。。
史料记载,,,,,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,,,,,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。。。。。。。为了中国革命的早日成功,,,,,在1922年党的“二大”上,,,,,中共中央提出了统战构想。。。。。。。从1922年到1924年间,,,,,李大钊代表党中央三赴上海、两下广州、五跨长江,,,,,为促成国共合作,,,,,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日夜奔波。。。。。。。1924年1月,,,,,国民党“一大”召开,,,,,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五名主席团成员之一,,,,,也是共产党人中唯一一个主席团成员。。。。。。。
“这对书箱不仅是革命先驱‘务实求真理’的陪伴者,,,,,也是一代伟人‘读书求真知’的见证者。。。。。。。”于海英说,,,,,李大钊的一生,,,,,除为革命奔走外,,,,,许多时间都伴着黄卷青灯,,,,,埋头苦读,,,,,伏案疾书。。。。。。。
李大钊读书具体数量已不可考,,,,,但有资料显示,,,,,其著述400余篇,,,,,百万余字,,,,,引用国内外书刊500余种。。。。。。。仅自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,,,,,李大钊发表的论文、演讲、杂文、讲义等就有140篇,,,,,平均每6天发表一篇。。。。。。。
李大钊博通典籍、深思好学。。。。。。。少年时,,,,,他的私塾先生曾这样评价:“嗜读书手不释卷,,,,,博闻强记,,,,,品学兼优。。。。。。。”中学时的同学这样回忆:“生性俭易,,,,,聪爽绝伦,,,,,受课之余好读康梁文字,,,,,手把一编,,,,,日无暇息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在李大钊纪念馆第一展厅,,,,,记者看到李大钊九岁时手抄的《重译富国策》。。。。。。。《重译富国策》是介绍西方富国强兵的一本书,,,,,大钊读后深受影响,,,,,并抄下了其中的洋洋万言。。。。。。。
于海英说,,,,,受新思想影响,,,,,李大钊少年立志,,,,,自幼便树立起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。。。。。。。正如他在《狱中自述》中所写:“钊自束发受书,,,,,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书中自有真理在。。。。。。。李大钊说,,,,,“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,,,,,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。。。。。。。”他认为,,,,,“人生第一要求就是光明与真实,,,,,只要有了光明与真实,,,,,什么东西,,,,,什么境界都不危险”。。。。。。。他表达心声:“人生最高之理想,,,,,在求达于真理”。。。。。。。他认定“不驰于空想,,,,,不骛于虚声,,,,,以此态度求学,,,,,则真理可明;;;;;以此态度做事,,,,,则功业可就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,,,,,他的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》是我国最早介绍和讴歌十月革命的文章;;;;;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,,,,,是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。。。。。。。《晨钟报》、《甲寅》日刊、《新青年》、《每周评论》、《新生活》周刊……一份份泛黄的报刊,,,,,一篇篇激情飞扬的文章,,,,,记录着这位革命先驱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求索与呐喊。。。。。。。
作为爱书之人,,,,,李大钊一生藏书非常多。。。。。。。英勇就义之前,,,,,他对“身后事”进行安排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些“宝贝”。。。。。。。他曾在《狱中自述》中专门说了这样一段话:“钊夙研史学,,,,,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,,,,,如已没收,,,,,尚希保存,,,,,以利文化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李大钊牺牲后,,,,,夫人赵纫兰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回了乐亭老家,,,,,之后一直在故居存放,,,,,直到李大钊纪念馆开馆后进入展区供参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赵纫兰的侄孙、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副主任赵书明告诉记者。。。。。。。
樟木书箱不仅能防蛀虫,,,,,而且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,,,,,经年不散。。。。。。。而李大钊,,,,,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,,,,,从“五四”呐喊划破长空,,,,,到绞刑架上从容就义,,,,,一袭长袍,,,,,两撇黑须,,,,,在漫漫长夜里,,,,,高擎起火炬,,,,,在旧中国最早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,,,,,以在中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、为信仰敢于牺牲的精神,,,,,成为一切革命者的典范。。。。。。。